从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到《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》,健康管理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,加上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也加速了国民健康意识的转变,过去“有病吃药”的观念正逐步转向“未病先防”。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,从2012年的8.8%提高到2021年的25.4%[ 国家卫健委: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十年间由8.8%提高至25.4%。此外,今年3月印发的《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》明确了,坚持关口前移,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,全方位、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。
在国民健康需求进阶的当下,自我保健作为健康的重要基石更应成为公众的共识。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秘书长汪鳌表示:“医药行业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优质产品,更要传播健康理念。因此我们携手各方,在国际自我保健日到来之际,向公众宣传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和知识,呼吁公众将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,主动为自身健康负责。”
作为国民自我药疗及卫生保健的重要保障,非处方药物(OTC)一方面可以帮助国民有效预防疾病、延缓“小病”成“大病”,同时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医疗系统的负担,因此,其市场发展趋势也能从侧面反映国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觉醒。汪鳌介绍到:“非处方药行业的市场(规模),从2018年的2300亿左右,到2022年已经发展到2700亿了,即过去的5年,整体发展的复合增长率是4.3%左右。而从品类来看,占比前三的OTC产品分别是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用药,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,及消化道疾病类用药。目前来看,我国非处方药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相关创新支持政策也在加速完善和推进中,相信未来将有更丰富的OTC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的健康需求。”
科学赋能:让“健康一小步”更高效易行
随着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觉醒和个性化健康需求的涌现,连锁药店作为医疗零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健康守门人”的作用越来越显著。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军说到:“连锁药店是公众日常生活中获得健康服务的‘第一站’,其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优质可靠的药品,也承载着传播健康知识、提供疾病管理或预防性健康管理建议的功能。”
一项调研结果显示,疫情后国民的三大日常保健需求为OTC与常用防护药品、家用保健医疗器械产品(如血氧仪、血压计等)及免疫提升产品[ 中康消费者研究中心《疫情后时代国民健康趋势洞察报告(2023年)》]。姚军进一步补充到:“疫情之后,公众对疾病预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,自我保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,尤其是90后对自我健康管理也投入了更多关注,比如在增强免疫力、睡眠等方面。为更好地满足公众升级的健康需求,第一医药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为出发点,不仅做到了品类全、产品新,也保障了线下药师的专业能力,希望让公众在家门口、在社区就能获得高效专业的服务。”
针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,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指出:“合理的营养概念、良好的生活方式,应该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,而不是在老了、病了或者某个特殊时期才开始。以营养补充剂的使用为例,从16岁或18岁进入成人期开始,我们就应该评估自身膳食营养是否能达到指南推荐的标准,如果因为某些环境或条件因素达不到,那么18岁以后就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营养补充剂。此外国际上有研究提示,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,营养补充剂的作用大概要在15年以上,才能看到其对降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方面的益处。预防疾病,关口前移,是主动健康最有效易行的方法。”
从我做起:助力全人群健康向前一步
在健康领域,拜耳健康消费品携手各方持续投入自我保健事业,致力于增强公众对于自我保健的认知,传递健康理念,让个人健康的一小步汇聚成助力全人群主动健康的一大步。今年的国际自我保健日,微博大V发起“健康坦白局”话题讨论,引发公众对自我保健的关注。
作为公众健康守护者的一员,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也分享了自己自我保健的经验:“拜耳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,我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我个人的自我保健中。事实上,自我保健本身也是一门科学,要求我们把握好良好的营养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之间的平衡。”
对于公众如何实现主动健康,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于康教授也给出了建议:“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,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保持适当运动,做到吃动两平衡,构建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。同时要克服掉长期熬夜、生活不规律、嗜烟嗜酒等不良习惯,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体检或进行健康咨询,必要时合理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制剂。做到这几点,自我健康管理的水平就能有很大提升。”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刊立场。